王治敏、胡水 | 交叉学科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好文荐读(第三十二期)交叉学科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好文荐读”不定期更新,为大家带来最新的核心期刊亮眼论文,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也欢迎给我们留言推荐更多值得一荐的好文哦~
1.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北京100083
2. 北京语言大学发展规划与 学科建设办公室,北京,100083
文章简介
文章来源:王治敏、胡水.交叉学科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华文教学与研究,2022(01):86-95.
摘要:国家设置“交叉学科”门类,这是我国学科发展的重要里程碑。通过梳理高等学校专业目录,考察并分析了国际中文教育本科、硕士、博士的专业归属,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目前学科设置的问题与不足。我们发现,制约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是学科设置缺乏连续性,其本科、硕士、博士的设置分属于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两大一级学科,而实际上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培养的机构绝大多数来自中文学科的培养单位,这大大阻碍了国际中文人才培养的上升通道,国际中文教育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制约,同时学科归属错位,也带来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系列问题。因此在国际中文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要寻求新的增长点,需改变原有横跨两个学科的局面,使国际中文教育独立为一个特色交叉学科,并真正在学科布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学科分类;学科归属;国际中文教育;特色交叉学科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互联网+’的国际汉语教学资源与智慧教育平台研究”(18ZDA295);国家语委“十三五”科研规划 2020 年度重点项目“全球中文旅游文本学习资源数据库建设及应用”(ZDI135-139);北京语言大学一流团队支持计划(JC201902)感谢《华文教学与研究》授权推广,全文下载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一.引言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生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提出推动研究生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为健全新时代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通知,决定设置“交叉学科”门类(门类代码为“14”),这是国家推动学科专业调整的重大举措。
国际中文教育顺应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要实现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科布局是关键。国际中文教育作为特色专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国际中文教育因学科归属问题长时间得不到有效解决,致使在全国高校的双一流建设中,无法得到有效的评估而被边缘化。
语言是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国际中文教育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发展国际中文教育,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瞄准国家重大战略,以服务国家需求的伟大工程,该项工程的实施需要大量的专业汉语师资,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同样需要学科和专业的支撑。如何实现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创新,这是未来需要面对的重要挑战。
二.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归属分析
汉语国际教育学科设置缺乏系统性,其本科、硕士、博士的专业设置还没有完全理顺。具体表现在其本科、硕士、博士的专业设置分属在中国语言文学和教育学两大一级学科框架内,一个特色专业同时横跨两大一级学科,如何实现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是个难题。汉语国际教育在中文和教育学科目录下如何分布?该种设置是否具有科学性,本文做了全面考察。
2.1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归属
根据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本科生本科专业目录(数据来自教育部门户网站),汉语国际教育设置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之下,首次出现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也明确了其在学科目录中的地位,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科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延展。具体如表1所示。
从两次学科专业目录的对比中,我们发现,2012年之前的学科目录中包含050103*对外汉语、050106W中国语言文化、050108S中国学、040110S华文教育等多个二级学科方向,在2012年的学科修订中全部被归并到汉语国际教育中,值得注意的是040110S华文教育属于教育学的范畴,本次学科修改,把教育学的这一方向归并在汉语国际教育学科方向内,给汉语国际教育赋予了丰富的学科内涵,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培养方向兼顾了语言文化、华文教育、中国学等多领域人才的培养。
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科在发展初期,从属于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学科归属、研究重点、培养方向清晰,归并050103*对外汉语、050106W中国语言文化等二级学科方向也是凸显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特色所在,存在合理性。由于增加了汉语国际教育二级方向,中国语言文学下面的二级学科方向虽然数量有所减少,但是学科方向比较凝练。
从语言和文学的专业设置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语言、语言教育、语言应用在本科专业培养方面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比如:目录中7大二级学科方向中,6大二级学科方向都属于语言、语言实践的范畴。只有050101汉语言文学属于文学的范畴。
2.2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归属
中国语言文学到了硕士专业培养阶段,二级学科方向发生了变化,具体增加了多个文学二级学科方向,汉语国际教育从硕士培养方向中消失。具体如表2所示。
从上面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本科培养阶段注重的语言、语言教育、语言实践的专业内涵变成了硕士阶段的以文学为主导的学科发展方向。硕士培养阶段增加了 50101 文艺学、50105中国古代文学、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而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二级学科方向,到了硕士阶段,并没有赋予其在中国语言文学 一级学科下应有的学科地位,原因在于汉语国际教育是近年来发展的二级学科方向,只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的本科培养阶段,考虑到汉语国际教育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育部把汉语国际教育归入了专业学位系 列,这样的归并会带来一个问题,就是汉语 国 际 教 育 之 前 合 并 的 50103* 对 外 汉 语 、 050106W 中国语言文化、 050108S 中国学、 040110S 华文教育等多个二级学科方向更加无法体现。
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8年 4 月更新) 中,我们发现汉语国际教育(0453)作为专业学位,在教育学的学科门类下。具体见表3。
人才培养的基础是连贯性,汉语国际教育 本科到硕士的培养横跨中国语言文学和教育学两大学科,人才培养的通道无法有效衔接,这不仅不利于人才培养,而且也不符合中国特色新文科培养的真正理念。
2.3 汉语国际教育博士专业归属
为落实教育部《奋进之笔》,关于“健全汉语国际教育学科体系”, 2018年 5月,教育 部特批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指标。该文件 中明确了汉语国际教育专博的招生条件:具有 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且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专业学科授予权的高校。首批获得汉语国际教育博士招生资格的学校有7所。他们是北京大 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 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7所高校。而且在2018年共计招收20名博士。
为了持续培养汉语国际教育复合型高级人才,汉语国际教育博士的招生数量进一步扩大,2019 年 21 所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高校提交了招生计划,教指委向教育部申 请了 60 个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名 额,除了上述 7 所院校外,又增加了 14 所院校。
目前汉语国际教育本科设置在中国语言文 学之下,专业硕士、博士设置在教育学之下, 看似构成了完整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体 系,但通过实际调研发现上述 21 所学校的汉 语国际教育全部是挂在文学院或文化学院之 下。具体如表4所示。
上述 21 所学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绝大多数独立设置,部分来自文学院、人文学院。北京语言大学作为汉语国际教育的 特色院校,因为没有教育学的一级学科, 不具备汉语国际教育博士招生资格,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上述院校的人才培养数量,本文根据教育部 2017—2018 两年来华 留学生简明统计的相关数据,提取了北京 语言大学及上述 21 所院校的招生统计数据。具体如表5。
笔者对这21所学校2017年、2018年来华留 学生数量进行了调研,发现院校留学生数量参差 不齐,学历生达到上千的学校有北京语言大学、 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师范 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浙江师范 大学 8 所,学历生的数量分别是 4382、4015、3729、2811、2242、1537、1436、1251。学历生低于一千的高校打乱顺序,留学生少的院校只 有一百多名留学生,学历生的数量只有几个。如此少的招生数量,师资队伍从何而来?人才 培养质量如何保证?这是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培 养面临的严峻问题。汉语国际教育高端人才需 要优秀的师资,专业博士的招收还需考虑申请院校招生、师资等方面的综合实力。
三. 汉语国际教育学科课程设置情况考察
前文的数据表明,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 完全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培育长大,硕士、博士是挂靠在教育学下的专业学位。为进 一步了解汉语国际教育的专业硕士课程设置情况,本文调研了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排名前 50的高校,其中 48所高校招收汉 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 士设在文学院(人文学院)的学校有 27 所,设在国际教育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学 校有 17 所,单独设立对外汉语学院(华文学 院、汉语国际教育中心)的学校有4所。由此可见,绝大多数高校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设在中国语言文学相关教学单位下。
从课程设置的考察结果来看,各高校的课 程都围绕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教学、语言与技术设置,其中语言与文化类课程较多。由此可见,将这样一个以多学科为基础的交叉学科归 在教育学之下值得商榷。
汉语国际教育将硕士、博士放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下培养,是否受国外学科影响?本文专门对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等国母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 学科分类做了考察。
2002 年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处(The Higher Education Statistics Agency,HESA)与高等院校 招生委员会(Th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d⁃ missions Service,UCAS)联合发布了一个学科 专业分类体系,简称为 JACS(The Joint Aca⁃ demic Coding System),即综合学科编码体系。美国的学科专业目录由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研制开发并由教育部1980 年颁布,后经多次修订,最终于 2002 年 4 月完稿(CIP2000)。CIP 广泛应用于教育部的各部门和其它政府机构, 并被高等院校所接受。本文找到了不同国家 把母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归属在教育学和语言学学科下的案例,具体如表6所示。
从表6可以看出,英国、美国、加拿大三个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均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学科(TESOL)归为教育学门类,澳大利 亚、新西兰、日本、韩国归入语言学科门类下。中国的汉语国际教育自开始就在中文学科下培育发展,中文学科中的语言、文学、技术 等方向都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的支撑,也 是国际中文教育得以快速发展的根基,如果完全参照西方的英语教学,最大的问题是从事国 际中文教育的这拨群体无法调整到教育学之下,简单照搬不仅失去了国家中文教育应有的特色,也不符合中国国情。
四.国际中文教育归属于两个学科带来的弊端
经过前期调研,我们已经看到国际中文教育的人才培养实际与学科归属问题,这会带来 诸多弊端。
(1)学科归属不明确,无法满足国际中文教育快速发展的需求
国际中文教育分属两个大学科带来的最大问题是中文和教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一级学科,其理论基础、课程体系完全不同,让学生适应本科到硕士的跨度转型,难度较大,人才 流失问题会一定程度影响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 可持续发展。
(2)学科归属不明确,国际中文教育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制约
国际中文教育的课程设计,培养方案完全在中国语言文学的学科框架下形成,所培
养出来的研究生却要拿教育学的专业学位,
学科归属的问题导致很多就业单位在选择人才方面出现偏差,国际中文教育专业人才既不完全属于中文学科,也不完全属于教育学
学科,而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明确表明其专 业方向,这让国际中文教育毕业生错失很多 就业机会。
(3)学科归属不明确,带来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
国际中文教育学科横跨中国语言文学和教育学两个不同的一级学科,目前既有教育 学的专业硕士和博士,还有中国语言文学下 自设的国际中文教育(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和博士,两类博士的培养势必带来人才培养、招生就业、学科设置方面的分歧。交叉 学科门类的设置为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发展带 来了新思路,也是统筹考虑专业博士和自设博士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是解决问题的绝好时机。
五. 国际中文教育学科未来的出路与解决方案
国际中文教育长期在中文学科下生长,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培养方案不断完善,在其建 设初期横跨两个学科是权宜之计,但是在国际 中文教育大发展的时代,应给予国际中文教育 应有的学科地位。
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关于增加“交叉学科新门类”的通知之后,国家 大力支持交叉学科发展。国际中文教育属于 交叉学科范畴,因为它有独特的研究对象, 它有独特的教学方法、研究方法;它可以形 成独特的研究体系;它有独特的研究队伍和 研究成果。因此本文提出推动国际中文教育 独立成为一个特色交叉学科。具体建议如下:
(1)顺应国际大势,谋划学科与人才培养
国际中文教育是语言文化传播的载体,是服务国家应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提升国际形象的重要途径,发展国际中文教育符合国家大势。目前我国在全球已建立550所孔子学院 和1172个孔子课堂,同时全国有400多家从事 国际中文教育的机构。如此庞大的队伍应该在 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方 面统筹规划。特别是后疫情时代,中文教育在 回归语言主业的同时,应强化其学术地位,夯 实学科基础,谋划国际中文教育未来的学科和人才培养的大布局。
(2)理顺学科归属,赋予国际中文教育特色交叉学科的内涵
国际中文教育具有中国语言文学和教育学一级学科的学科特征,可以成为特色交叉学科 门类下的一级学科。恢复国际中文教育(汉语 国际教育)之前合并多个二级学科方向,吸收 教育学的(040102)课程与教学论,把中国语 言文学中(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的 教学应用研究纳入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同时也 可考虑增加语言智能与技术,语言工程等特色 方向,不断加强信息化、智能化、在线教育人才培养的份量。见图1。
(3)加强专业建设,加大与相关专业的有效对接
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应吸收语言学、语言教学、语言文化、教育学、信息技术等合理 因素,构建交叉学科课程设置体系。同时也 要考虑与国外汉学、中国学专业建立密切联 系。通过与国外大学的学科合作,建设学理 深厚、融通中外的学科话语体系。另外,要 特别关注与中国有重要贸易伙伴的国家,根 据其经济发展建设的实际需求,建设汉学 系,培养服务当地经济与外交的汉语专业人才。
(4)明确学科地位,将国际中文教育纳入教育部学科评估和双一流评价体系
人文社会科学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大学学科建设的总 体水平,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人文社会科学共包 含 17 个一级学科,国际中文教育(汉语国际 教育)只是一个二级学科方向,其培养单位数 量远远超过所属一级学科和其他人文学科,具体如图2所示。
六.结语
本文通过梳理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本科生专业目录中的国际中文教育(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归属与定位,总结了目前学科设置的问题以及目前学科设置带来的弊端。通过本文 的考察,我们发现国际中文教育学科设置缺乏 连续性和系统性,其专业设置分属在中国语言 文学、教育学两大一级学科,而实际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培养的机构全部来自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分类下的相关单位,这种错位的学科体系一 定程度阻碍了国际中文人才培养的上升通道, 同时学科归属错位,也带来课程设置、人才培 养模式等系列问题。因此,国际中文教育要寻求新的增长点,还需强化学科意识,理顺学科归属,明确学科地位,让其独立成为特色交叉学科,建设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教育,语言与技术为一体的特色国际中文教育。
作者简介
王治敏,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教育,计算语言学、汉语语法。2012年赴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孔子学院任中方院长,曾多次为当地本土教师做汉语教学的专题讲座。曾在《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培训体系征集活动中获“优秀样课”奖。王治敏利用跨学科背景,积极探索语言信息处理技术在汉语国际教育方面的实际应用,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2项,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中心项目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北京语言大学梧桐平台团队项目1项,入选北京语言大学一流团队支持计划,北京语言大学中青年骨干基金支持计划,主要成果有: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语言教学与研究》《中文信息学报》等核心期刊及语言学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2部,发明专利2项。研究领域:语言资源建设、隐喻识别与理解,教师培训研究等。联系方式:wangzm000@qq.com。
胡 水,女,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教育。电子邮箱:hushui@blcu.edu.cn。本文来源:《华文教学与研究》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本文来源:语言学心得